离职后,我终于敢发真的朋友圈了
浏览: 561时间: 2022-02-21
近日关于“同事离职前后的朋友圈对比”的话题引发热议,评论区写出了无数打工人的真实写照:
“在职时不敢发朋友圈,都憋出抑郁症了,离职后居然全好了。”“在职时迟到被领导批评,我乖乖在朋友圈写个反思并@领导;离职后姐就是女王,天天迟到又怎样!”“在职时发朋友圈要斟词酌句,离职后朋友圈成群结队的‘哈哈哈’等语气词。”不得不说,离职后的朋友圈到处都弥漫着自由和喜悦的味道,而这份“自由”显得弥足珍贵。在职时,为了赢得领导的认可,连朋友圈都公司的;离职后方可以得到略微的喘息,感受周边环境的变化,无拘无束。这一刻,才是真的做自己,才敢发“真”的朋友圈。我在某集团从事HR工作多年,配合过许多不同类型的领导完成招聘工作。本以为久经面试练就一双慧眼,然而前不久,因为没有留意候选人的朋友圈,被董事长狠批了一顿。我们董事长日程安排紧密,时间观念极强。她需要多招一名助理,为了不耽误她太多时间,通常我会多轮筛选,将适合的候选人推荐给她并安排面试。顺应当下“云招聘”的潮流,不受时间和地点受限,董事长会优先采用视频面试。经过我层层选拔,最终推荐了3位候选人,结果不到10分钟就全军覆没,而且我还被痛骂了一顿。她是这样说的:“最基本的判断你不会吗?你看看他们的朋友圈,要么是一条生命休止线,要么转载的五花八门的信息,这样的人能有什么自己的观点?”话虽武断,不敢完全苟同,但我亦不敢反驳,还第一时间检查自己的朋友圈是否有不当的信息。原来,在领导眼中,朋友圈也是评估员工的渠道之一,根据朋友圈来预判求职候选人的第一印象;而在职员工朋友圈,则是工作业绩及职业价值的评价要素之一。朋友圈是职场人另一个空间的生存方式,是员工的公众人格和隐形简历。难怪员工在职时,会根据公司需要及领导喜好,包装朋友圈,伪装各种人设,故意营造“高大尚”的神秘气息。只有在离职后,才可以长叹几声,扔掉面具,做真实的自己,说喜欢的话,做喜欢的事,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表达和舒展,塑造属于自己的形象和人格。上个月底是公司成立20周年庆,公司策划组织了庆典晚会,并设计了颁奖环节,有“劳动模范奖、工匠精神奖、杰出贡献奖”等奖项。奇葩的是在周年庆的前一个月,公司同事的朋友圈中都在“忙工作”:“每天都在为自己做加法,晚上11点我还在单位,你在哪里?”“这已经是我第26次做数据测试,希望能达到研发效果,即便是不行我也不气馁,因为我一定会跟它死磕到底。”“来公司5年了,很庆幸能进入这个团队,遇上懂我的领导,今年我们的项目会有质的突破,静待花开!”最终,他们大部分都出现在周年庆的表彰名单上。在庆典当晚,朋友圈更是载歌载舞,满屏都是对公司和领导的夸赞和感恩。而同事周周,刚拿了“劳动模范奖”,就在后几天办离职,离职后他朋友圈的整个画风都变了,每天晒美食、晒国画,还配文感叹:“终于不用再端着了,每天作画,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惬意人生!”其实,每个人都有小宇宙,都有仰慕的人、喜欢的事,有各类爱好和人生追求。面对职场环境的复杂多变,我们不得不藏起小心思,佯装成领导喜欢的样子。一边在朋友圈大方地夸公司和领导,传递对工作的热爱,感恩当下的美好;却在内心暗暗地鄙视自己的虚伪行为,但却清醒地知道这才是能升职的宝典。只有离职后,才能够回归多姿多彩的生活。画喜欢的画,听钟意的歌,写深情的字,能安心地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“慢生活”。不用担心业绩不好被说不务正业,也不用担心与同事相比格格不入。朋友阿英跟我说,最近她患上了“朋友圈恐惧症”,很怕发朋友圈。前天下班觉得有点累,想发个朋友圈倾诉一下,三两下编辑好,准备“发表”时又放弃了,五句话的文案,思考加配图她愣是耗费了一小时。好不容易发出后,她却又坐立不安,时不时看一下,关注领导点赞没,同事评论没,显得很是焦虑。尽管她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关注,但依然害怕不经意的玩笑句,会挑拨到领导或同事的神经,遭到屏蔽或拉黑,毕竟谁都不喜欢被拒绝,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。我打开她的朋友圈一看,除了行业动态、公司时事新闻,再就是去参加培训学习的心得,干净利落,堪称“人间清醒”。身为在职人士,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,通过朋友圈传递正能量的信息,才能构建良好的职场社交关系。离职后,朋友圈里的便不再是领导或同事,我们不需要辛苦地设置朋友圈分组,也无须设置最近三天或半年可见。因为前任领导和同事,不过是桥归桥、路归路,看与不看都请自便,无需委曲求全讨好别人,也不用担心某条动态会暴露出不完美,之前防御心理也统统都收起,留下的只有对人间真实的倾诉欲望。纵使离职后可以发“真”的朋友圈,但也不能盲目离职去体验,因为没有工作报酬的焦虑是长久的,只有工作才能让人更安稳。愿每一个可爱的你都可以把工作和生活过得坦然一些、热烈一些,早日找到内在与外在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,把平凡的日子过得闪闪发光。